珍珠

消費錦囊
珍珠,又名真珠、蚌珠,英文名稱Pearl是由拉丁文Pernulo演化而來;另一個名字Margarite,則是由古代波斯梵語衍生出來,意思是「大海之子」。珍珠其實是一種古老的有機寶石,產在珠貝類和珠母貝類這些雙殼軟體動物體內。
珍珠的種類
珍珠可分為天然珍珠、人工養殖珍珠及人造珍珠。然而天然珍珠數量稀少,市場上百分之九十九的珍珠首飾都是由人工養殖珍珠製造。
人工養殖方法可分為「有核」及「無核」兩種,海水養珠(南洋珍珠、大溪地黑珍珠、日本及中國養珠)一般採用「有核」養殖法,淡水養珠則採用「無核」養殖法。「無核」養殖法的珍珠一般體形較小,呈不規則形狀,價錢亦較便宜。
人工養殖珍珠
1. 南洋珍珠
產地: | 南洋地區(包括印尼、緬甸、菲律賓和澳洲) | |
特色: | - | 體積為珍珠之冠,直徑可達10至18毫米 |
- | 顏色主要為粉紅色、銀白色、杏色、金色等,當中以奶白色最受歡迎 | |
- | 由於珍珠粒層厚、光澤強,又稱「銀光珠」 |
2. 大溪地黑珍珠
產地: | 大溪地 | |
特色: | - | 由「黑唇珠母貝」養殖出來,體積在8至10毫米之間 |
- | 顏色有茄子紫(黑暗的灰紫色)、孔雀綠(由暗灰綠色至帶有紫色或玫瑰紅的藍灰色)和開心果黃(淡黃綠色至黃綠色),而非單一的黑色 | |
- | 產量稀少,100顆珠母中,只有1或2顆能成為十全十美的黑珍珠 |
3. 日本及中國海水養珠
產地: | 日本的三重、高和、愛媛、長崎、廣島和熊本縣,以及中國的廣西防城、合浦、北海、海南陵水、三亞等海域 | |
特色: | - | 體積較小,一般只有2至9毫米 |
- | 顏色以米色、玫瑰色及象牙色為主 | |
- | 經過人工漂白、染色及拋光等加工程序 |
4. 淡水養珠
產地: | 中國江蘇和浙江等長江地域 | |
特色: | - | 採用無核養殖法 |
- | 色澤豐富,天然色層包括:白色、銀灰色、粉紅色、橙色、黃色、紫色等 | |
- | 形狀多變,橢圓形、鈕扣形、米粒形及梨形均有 |
選購珍珠貼士
1. 顏色:淺色珍珠中以白色稍帶玫瑰紅色為最佳,深色的則以藍黑色帶金屬光澤為特佳。
2. 光澤:質量高、皮層厚的珍珠帶有強烈光澤,行內稱為「皮猛」、「皮堅」;質量差、皮層薄的珍珠表面暗淡無光,即「皮弱」或「皮朦」,價值亦較低。
3. 形狀:珍珠的形狀又叫「身」,通常珠身越圓價值越高,形狀不規則的價值一般較低。
4. 光滑:珍珠表面以光滑幼潔為佳,選購時把珠串或珠子在燈光下拉直慢慢轉動,便可以見到珠體的光澤,亦能察看到裂痕、白點或凹凸不平等瑕疵。
5. 大小:珍珠越大越貴,珍珠串一般以0.5毫米為一個檔次進行歸類,如6至6.5毫米、6.5至7毫米,也有根據最大和最小的珍珠範圍來界定,如一串珍珠最大為10毫米,而最小為8毫米,則該串珍珠大小為8-10毫米。
黃色小咭列明該條珍珠項鏈是由37粒10.4毫米至12毫米的珍珠串成,重21.38錢。
「假珍珠」有多假?
旅客學會分辨真珍珠及假珍珠,便可避免墮入魚目混珠的陷阱。下列是最常見的假珍珠製造法:
1. 「玻璃珍珠」
分別由實心珠及空心珠製成,前者以實心玻璃製成珠核,後者用石蠟填滿玻璃珠,表面則塗以特製魚鱗汁。只需用15倍放大鏡觀察珍珠鑽孔處,即可見到一層極薄的魚鱗汁薄層,用手指輕輕刮撥,薄層便會成片脫落。
2. 「塑膠珍珠」
一般用奶白色塑膠珠製成,珠身較輕,外層會鍍上一層魚鱗汁薄層。用放大鏡觀察鍍層表面,可發現薄層分佈並不平均,若用針挑撥,薄層將成片脫落。
3. 「貝殼珍珠」
由厚貝殼上的珍珠層磨製而成,密度與真珍珠相若,放在強烈的光源前,便會見到明顯的平行條帶。
4. 「人工黑珍珠」
不法商人會把普通珍珠浸泡在氨水溶液中,再將浸泡好的珍珠放在陽光下或放到硫化氫氣體中,使珍珠的顏色變成黑色,故購買黑珍珠時,須當心以下特徵:
|
天然黑珍珠 |
人工黑珍珠 |
色調 |
並非純黑,而是有如彩虹般閃光的藍黑色,或帶有青銅色調的黑色 |
顏色均一,表面多為純黑色,其中鑽孔和裂紋部分會積聚較多黑色
|
脫色 |
用蘸有極度稀釋鹽酸的棉球拭抹,珍珠不會脫色(此屬破壞性方法,少用為佳) |
用相同方法拭抹,珍珠明顯脫色 |
粉末 |
白色 |
黑色 |
大小 |
直徑9毫米以上 |
直徑多數小於8毫米 |
保養珍珠有妙法
1. 不宜在日光下曝曬,也不能與香水、油脂以及強酸、強鹼等化學物質接觸。
2. 宜在天氣較涼、身上汗少的季節佩戴珍珠飾物,且不宜穿粗糙衣物。
3. 避免將珍珠與尖硬、粗糙的物質接觸、發生摩擦、受壓等。
4. 可用清水或高度稀釋的中性洗液慢慢浸洗,然後用柔軟的布擦去水漬。
5. 應放在透氣度高的絲質袋中,再置於陰涼處,切記不能藏於密封的膠盒或塑膠袋中。
專業查詢
香港珠石玉器金銀首飾業商會
網址:www.hkjga.hk